IE工业工程实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程背景:
	精益生产是当前制造业公认为最佳的一种生产管理体系和方式;而
工业工程则是完成精益生产方式的工程基础。对于制造性企业而言,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实力。谁能够有效的挖掘生产过程中的潜力,提高生产效率,缩短生产周期,谁将就在未来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。
 
	IE(Industrial Engineering)工业工程技术,系统调查所有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,寻求最佳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时间,使产品、物料、机器、人均能有效运做,达到提高生产效率,缩短交期,降低成本的要求。著名的丰田管理称其为“赚钱的IE”。
	而在实际工作中IE技术的运用却常常被忽略,一方面,生产工艺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如何提高生产力而煞费苦心,而另一方面,却常常因“经验”对生产过程中的影响生产效率的各种不合理状况忽视:生产过程是否是最理想的、运用的工作方法是否是最好?机器和工具使用是否是最恰当的?如何科学的衡量生产效率?如何有效缩短换模时间?如何使生产线进行合理的布置……
	工业工程就是让我们告诉如何做正确事、如何正确地做事!
	课程收益:
	通过对工业工程工具的解析和案例研讨,期望学员了解和掌握
	工业工程在生产现场改善中的作用
	科学合理的改善步骤
	工业工程改善手法的运用,包括流程分析、动作分析、时间研究和生产线平衡、布局改善以及搬运分析等
	改善措施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和资源协调
	课程大纲:
	一、IE概论
	第一单元:IE能为制造业做什么
	1.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与需求
	2.新的经营环境分析
	3.运用IE可以达成的目标效益
	第二单元:IE的开发与历史沿革
	1.泰勒的「一日合理工作量」与秒表测时
	2.科学管理的创始与提倡
	3.吉尔伯斯的「动作分析」与工作改善
	4.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开发与运用
	5.系统化管理的深入运用
	第三单元:认识IE的范围
	1.工作设计与生产工程
	2.工程改善与现场问题分析解决
	4.人因工程
	5.生产系统设计改善
	6.其它关联范围
	二、标准工时与运用
	第一单元:标准工时的观念与应用
	1.工程标准与管理基准的区分
	2.标准工时在生产排程与产能负荷管理的运用
	5.标准工时在生产工程上的运用
	第二单元:测定标准工时应有的基础与理念
	1.合理可行高标的理念
	2.以生产工程与科学管理为基础
	3.标准工时测定的对象
	4.制程工序标准工时的结构
	5.几个最受重视的标准工时制定方法
	第三单元:秒表测时法的实施步骤与技巧
	1.秒表测时法实施三大阶段与六个步骤
	2.归零法与连续法的实施要领
	3.异常值的去除
	4.观测周程数的核算
	5.评比的技巧
	6.如何调整合宜的评比
	7.(小组实例演练)
	第四单元:宽放的设定
	1.宽放的必要性与意义
	2.宽放的适用范围
	3.如何设定合宜的生理宽放
	4.如何设定合宜的疲劳宽放
	5.如何设定合宜的管理宽放
	第五单元: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模式与技巧
	1.首先认识动素与动作分析
	2.理解PTS法的适用形态与限制
	时值表与动作基准的深入理解
	4.运用MTM-2进行标准工时制定的关键技巧
	时值表与动作基准的深入理解
	6.运用MODAPTS进行标准工时制定的关键技巧
	7.(小组实例演练)
	第六单元:综合数据法的设定与执行步骤
	1.综合数据法的测定对象与适用范围
	2.综合数据法的运用实例
	3.如何建立综合数据的技巧
	三、IE七大手法
	第一单元:从最基本动作进行改善
	A.作业元素的构成
	B.排除无效的动作
	C.改善无附加价值的动作
	D.动作经济原则的应用
	E.动作改善的步骤
	F.运用双手分析辅助动作的改善
	第二单元:从生产流程进行改善
	A.程序分析的步骤
	B.以操作程序图掌握生产流程
	C.操作程序图使用的符号
	D.操作程序图的画法
	E.借由流程程序图改善工序
	F.流程程序图的画法
	G.应用5W1H手法进行分析
	H.以类创意思考的手法提出改善方向
	I.删除、合并、重组、简化的应用
	第三单元:从流程及设备布置面缩短搬运距离
	A.产品式布置可以有效缩短搬运距离
	B.透过操作流程程序图掌握生产重点与细节
	C.以线图显示移动路线与距离
	D.运用工厂布置手法使搬运更为顺畅
	第四单元:借由人机分析技巧使机器之操作人数或人机配合趋向合理化
	A.人机程序图的绘制方法
	B.人机分析的基本原则
	C.由空闲或等待进行人机分析
	第五单元:使生产线平衡,提高绩效,减少生产线的操作人数
	A.计算生产线平衡率的方法
	B.生产线平衡的具体做法
	C.以提高平衡率提升人均产量
	第六单元:应用特性要因图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
	A.特性要因图的绘制步骤
	B.绘制特性要因图的注意事项
	C.特性要因图的特点
	D.特性要因图的种类
	E.特性要因图的使用步骤
	F.绘制特性要因图的重要因子~脑力激荡术
	第七单元:透过层别法协助数据的搜集
	A.层别的意义
	B.层别的对象与项目
	C.数据收集的层别
	D.层别法的应用
	四、PAC生产绩效分析
	第一单元:生产绩效管理与系统设计
	1.全员提高生产力之基本想法
	2.提高生产力的基本方向
	3.生产系统设计之基础工具
	4.绩效管理概念
	5.绩效管理系统常用的管理指针
	6.工作日报表之设计
	7.活用目标管理
	8.生产管理
	第二单元:PAC的演练(劳动力生产绩效个案演练)
	1.生产日报表填写
	2.试算表格填写
	3.管理指针
	第三单元:PAC的导入步骤
	第四单元:PAC的改善故事
	1.项目缘起、执行
	2.作业编成_生产前准备_绩效管理_改善点滴
	3.宗浩生产力日分享与总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