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应商管理:如何做好供应商的考核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 来源: 文字大小:[大][中][小]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供应厂商考核是供应厂商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,对供应厂商若不加以考核,则供应厂商管理便成形式化,一点意义都没有。供应厂商的考核能使供应厂商管理更加灵活而有意义。
对供应厂商的考核,其目的在于促进中心工厂提高进料的品质,确保进料的交期,降低进料的成本,增强供应厂商对中心工厂的供应性。
中心工厂对供应厂商考核的范围包括所有交易条件,如品质、价格、交期、包装、交货地点、运输、付款方式、保证、罚则等,项目甚多。一般而言,中心工厂择其中重要数项对供应厂商严加考核。通常中心工厂对供应厂商考核的项目如下:
    ● 品质:
    ● 交期;
    ● 价格;
    ● 供应度(此项包括品质、交期、价格以外的交易条件及供应厂商对中心工厂的服务与向心力)。
上述四个项目的比重,因时、因地、因人而异,每个中心工厂要求重点不同,上述四个项目的比重亦不相同。对供应厂商考核的比重问题,一般来说受市场情况的影响很大。简而言之,在不同市场情况下,中心工厂对供应厂商的考核重点应有所不同,例如:买方市场(Buyer's Market)下,供应厂商的考核重点放在品质上;而在卖方市场( Seller's  Market)下,供应厂商的考核重点放在交期上,详见下表。
	
		
			| 
				 
					市场 
				
					  
				
					项目 
			 | 
			
				 
					  
				
					    买方市场 
				
					  
			 | 
			
				 
					  
				
					    一般市场 
				
					  
			 | 
			
				 
					    卖方市场 
				
					 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    品质 
			 | 
			
				 
					    40% 
			 | 
			
				 
					    25% 
			 | 
			
				 
					    20%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    交期 
			 | 
			
				 
					    30% 
			 | 
			
				 
					    25% 
			 | 
			
				 
					    40%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    价格 
			 | 
			
				 
					    10% 
			 | 
			
				 
					    25% 
			 | 
			
				 
					    10% 
			 | 
		
		
			| 
				 
					    供应度 
			 | 
			
				 
					    20% 
			 | 
			
				 
					    25% 
			 | 
			
				 
					    30% 
			 | 
		
	
	 当然,亦有不少中心工厂不考察供应度这一项目,而代之以该中心工厂认为最适当的项目,只要中心工厂能运用自如,自是无可厚非。例如,有些中心工厂对供应厂商的考核项目设定如下:
	    ● 交货率,即依据发包品合格交货量的比率、交货期的延误率,可以看出供应厂的制造能力;
	    ● 不良率,即依据交货量的平均不良率,可以看出供应厂的技术能力;
	    ● 降价率,即依据VA活动、提案改善、企业本身的努力所造成的降价,以及对现行单价降价的贡献度(降价金额×交货合格数量),可以看出供应厂的改善能力;
	    ● 经营状态:可以看出供应厂的经营能力。要求供应厂提出损益表、资产负债表,分析其资金状况、交易状况、收益率、周转率,据此加以评价,以这些数字与同类供应厂的资料作一个比较;
	    ● 利用度:供应厂的交货量在发包企业使用的同一种零件总数中所占的比率;
	    ● 依赖度:供应厂的交货额在生产总额中所占的比率;
	    ● 交易年数:可以看出交易上的持续性(资历);
	    ● 交易金额:可以看出贡献度、持续额。
	 根据上述八个项目,分别评分,定出供应厂商的等级。敬请参阅下一节“供应厂商等级评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