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C统计过程控制实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 来源: 文字大小:[大][中][小]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	课程背景
	TS16949中的管理工具:APQP/CP产品品质先行计划和控制计划、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、FMEA潜在的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、MSA测量系统分析、SPC统计过程控制、过程能力研究、抽样方案等不仅适应于汽车行业,现在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,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
	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认为,过程的质量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,呈现波动性,但过程质量的波动并非漫无边际,在一定的范围内,过程质量的波动呈现统计规律性。
	SPC统计过程控制就是根据过程质量的统计规律性这一原则,利用统计技术对各个阶段进行监控,从而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。
	过程能力是过程在受控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。研究过程能力能够了解过程能力能否满足质量要求,为经济合理的过程设计、质量检验方式提供依据。分析过程能力的变化情况,还可以对过程能力较差的过程实行重点管理,对过高的过程能力进行削减,以使过程的成本保持在合理的水平。
	而合理的抽样方案的制订既可以保证品质,又可以为你节省检验人员、缩短检验时间、节约检验成本,在正确的时间,正确的地点提供给客户正确的产品。
	品质管理提高篇为你提供稳定过程控制能力控制方法,为你的生产顺利进行保驾护航,为你迎来忠诚的客户,从而使你在你的业界独占鳌头!
	课程收益
	通过学习本课程,您将能够:
	1)掌握过程能力的分析及控制方法,安定生产。
	2)了解五大质量管理工具。
	3)学会用控制图管理生产过程,保证生产有序进行。
	4)掌握一次抽样方案的制订方法,了解中外各中抽样方案的优缺点;制订合理的抽样方案,节省成本。
	5)掌握统计学在质量管理中的运用,为你的工程能力分析及提高提供保障,超过竞争对手,迎来广泛客户。
	培训方式
	最前沿的理论讲解加500强企业大量管理案例分析,实战性强。真正做到学以致用。
	适合对象
	企业质量及生产管理人员
	培训大纲
	第一部分推行SPC的重要理念---质量意识的提高
	1)质量及质量管理的定义
	2)质量的二元特性分析---如何创造忠诚顾客
	3)质量管理的重要发展阶段及代表思想
	4)
TQM全面质量管理:质量和人人有关的意识强化
	①“三全一多样”:全面、全程、全员,方法多样化
	②基础工作落实:标准化、计量工作、质量情报、质量责任制、教育
	5)现场质量管理意识强化
	①认清你的顾客-----究竟上帝是谁
	②基于三现主义的
现场管理:
	案例:盲人摸象
	③遵循PDCA解决现场问题的流程(戴明循环)
	④解决现场问题的优先顺序----质量管理的80/20原则
	⑤现场问题的预防及处理
	案例:神医扁鹊的故事带来的质量控制启示
	⑥重视过程解决现场问题的思想
	从东西方吃饭文化的差异说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思想
	⑦引起现场质量波动的因素分析:异常原因与偶然原因引起的偏差分析
 
	第二部分SPC入门
	1)五大管理工具和TS16949
	①APQP/PPAP/FMEA/SPC/MSA
	2)SPC起源及背景
	3)何为SPC
	4)SPC主要管理指标
	5)SPC的特点
	6)SPC常见的认识误区分析
	7)SPC推行步骤
	第三部分SPC之统计学概论及工程能力分析
	1)影响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(4M1E)
	2)质量数据的收集与整理
	3)QC七大手法介绍
	4)直方图运用讲解
	①直方图的定义及作图方法及在品质管理中的作用
	(紧跟日本JIS标准,提供最新作图方法)
	②阅读分析直方图
	③数据的分布状态
	5)统计学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
	①从直方图到正态分布
	②卡平方的检验及F检验
	③平均值、极差、中值、标准偏差的求解方法及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
	④正态分布标准化
	⑤正态分布中工程不良率的确定与分析
	6)3s与休哈特控制图分析
	7)短期过程能力研究
	①定义(CP/Cpk)
	②过程能力的计算
	规格中心和正态分布中心重合时(双规格)
	规格中心和正态分布中心不重合,发生偏移时(双规格)
	单规格状况下的工程能力研究
	③过程能力研究的步骤
	8)过程能力的判断与处置
	①判断标准
	②处置对策:根据现状准确处置
	提高客户要求,打败竞争对手法
	简化检验步骤,削减成本法
	维持现状,抓住关键法
	加强检验,不断改进法
	全数检验法
	停止加工,全面改善法
	9)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方法
	①调整分布中心,减少偏移量
	②提高过程能力,减少分散程度(即减小标准偏差)
	③修订公差范围
	案例分析
	第四部分SPC之控制图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
	1)何为控制图
	2)控制图的基本构成
	3)控制图的原理
	4)控制图的种类及各种控制图的优缺点
	5)控制图的用途
	6)控制图
	①控制图的做图方法
	②控制图的判断准则:过程异常的8种模式
	③各判断模式的分析及对策
	7)控制图案例分析
	8)各种控制图介绍
	第五部分质量检验
	1)检验的概念
	2)检验工作的内容
	标准制定---抽样---测量---比较---判断---处理---记录---改进
	质量检验的基本任务
	质量检验的主要职能
	把关--预防--报告--改进
	质量检验的类型
	质量检验的管理制度的制定
	三检制:自检、互检、专检相结合
	重点工序双岗制
	留名制
	质量复查制
	追溯制
	质量统计
	质量检验计划的制定
	制定检验的流程
	确定质量缺陷等级
	作成检验作业指导书
	检验人员的合理配置
	检验设备的合理配置
	质量检验的程序及内容
	来料检验
	制程检验:首件检验、巡回检验、末件检验
	出货检验
	不合格品的控制
	10)合理抽样方案的制订
	①桑戴克曲线
	②批次合格率的计算
	③AOQ平均出货检查品质等级在抽样检查中的运用
	④OC曲线及其在消费者风险和生产者风险中的运用
	⑤GB/T2828和美国国家标准(日本等同采用)的异同点
	⑥电子企业通用抽样方案制订方法(单次抽样)
	AQL等级确定
	检查水平的等级确定
	检查松紧度的确定
	学员演练:抽样方案制定
	第六部分质量改进
	1)现场质量问题的发掘
	2)问题点的提出
	3)日本质量常胜的法宝:QC小组活动、改善提案制度
	4)解决问题的两种程序:问题解决型、课题达成型
	5)质量问题的分析手法:鱼骨图、关联图、系统图
	6)探求质量问题解决的方法:系统图